注册 登录
舒适家居大赛 返回首页

王博士的个人空间 http://help.n3.com.cn/?1182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节选)

已有 281 次阅读2009-6-26 08:18

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

八、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二十一世纪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将会有重大技术突破,从而改变人类单一依靠以一次性能源(煤、石油)为主的消费局面。鉴于能源领域将会发生技术革命,为了提早奠定发展基础,海淀区将对新能源材料、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予以优先支持。

海淀区在能源消耗方面明显呈现出二元结构,即:海淀区的高科技产业以低能耗为特点,但同时居民生活能耗却在逐年较快攀升。为此,在节能领域里将支持重点选择在以建筑节能为主的节能技术方向,尤其是在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供热、供冷、供生活热水等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

(一)再生清洁能源技术

1、太阳能

1)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太阳能热水

①太阳能中温(100-200℃)集热及系统技术;

②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集成技术。承压、高效、低成本便于分户使用、管理、计量的热水供应系统技术。

太阳能冷暖房

①主动式与被动式相结合的太阳能采暖房的最佳设计计算方法。②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优化配置及优化控制的供热供冷技术;

③太阳能低温热源除湿与地板辐射供冷相结合的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①高效(光电转换效率>17%)新工艺切片(厚度<250μm)的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

 ②低成本、长寿命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非晶硅薄膜电池技术。

③建筑屋顶光伏电站并网、监控技术。

3)太阳能热发电

高倍聚光高温集热、储热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品和工程开发,包括塔式热发电、槽式热发电、碟式热发电和菲涅尔透镜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等。

2、风

①低风速发电技术;

②风能、太阳能联合发电技术;

③大型风力发电机桨叶技术。

3、生物质能

以光合作用原理为能量蓄积来源的能源转化技术。

工业废气及高浓度CO2的生物质转化技术。

4、地热能

地热水全年均衡利用和梯级利用。包括:地热水供热梯级利用、地热水吸附除湿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地热能与高温热泵结合实现供热供冷的技术。

(二)先进能源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高效低成本制氢新技术;储氢技术;燃氢及燃料电池汽车用供氢系统相关技术;便携式燃料电池电源技术;燃料电池备用电源技术;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材料技术。

2、高性能电池(组)及新型动力电池(组)

    高性能新型电池(组)和相关产品的研究;新型高容量、高功率、低成本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品;动力电池组安全管理系统;新型电池核心材料及技术。

3、新型储能材料及系统技术

利用氢能做载体与其他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相结合储能的相关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及技术;飞轮储能技术。

 (三)以建筑节能为主的高效节能技术

1、空气源热泵技术

空气源热泵不受土地和地下水资源条件制约,没有环境污染,节能效果显著。为海淀区重点支持技术。

①空气源热泵的低温高效热水供应技术;

②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供冷应用技术;

③冷热综合并梯级利用的高效热泵技术(系统C.O.P>4.0);高温(70℃以上)空气源热泵技术;

④太阳能与热泵结合固体吸附除湿技术。

2、水源和地源热泵技术

①水源热泵的有效回灌技术。

②推进水源、地源热泵全年高效利用的技术。

3、余热回收技术

热泵热回收技术;天然气锅炉尾气利用的新型低成本换热技术;天然气锅炉尾气利用及与高温空气源热泵的组合技术;空调及其他形式的余热回收利用综合技术。

4、热电联产技术

热电联产及地热井全年热利用和热平衡技术;热、电、冷三联供技术。

5、降耗建筑系统工程技术

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新材料技术。包括: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技术;新型建筑节能涂料技术;新型节能门窗、玻璃技术等。

②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优化综合利用技术。

③自然通风、遮阳降温、换气热回收技术。

④蓄能节能技术。包括:蓄冰水技术及低温低湿送风节能技术;利用波谷电的蓄能材料和技术。

⑤煤改电冬季供暖节能技术。包括:复合清洁能源供暖系统和技术;电热膜电地暖供暖系统和技术。

⑥上述相关项目的节能控制技术。

(四)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标准研究

1、体系建立

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主导、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关联企业和专家参与的标准研究和制定联盟机构,建立新能源及节能产品的技术和能耗标准评价体系,制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相关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换效率国家和行业标准草案、调研并修订现行的相关标准。鼓励支持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2、标准建立

在建筑节能领域,重点是高耗能产品和工艺的强制性限额标准及大型公建能耗限制标准的完善与建立。建立完整、可行的检测手段。

3、示范实施

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延伸至标准的产业政策,以及促进其实施的办法和细则。研究对有共性的重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标准示范工程项目的政府支持方式与评价监督机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中西雅文 2009-6-27 18:53
海归和移民 文/陈思进 2009年06月25日,星期四 《侨报》副刊,2009年6月25日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西方是我们梦中的天堂。那时候为了出国大家都各显其能,考出来、派出来、嫁出来,甚至偷渡出来,只要能达到出国的目的,不择手段,义无反顾。   时过境迁,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而在海外待久了的人们,虽然大多早已衣食无忧,但无法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会,边缘人的感觉总使人若有所失。   出国前很少会碰上清华、北大的高才生,这些天之骄子按人口比例衡量实在太少。可是在美国碰见的同胞不是清华、北大,就是中科大的……特别在华尔街,想要找一位不是名校出来的反倒挺困难。   我曾经的同事林大勇,是湖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的物理学士、硕士,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博士,来美国后又在麻省理工读了第二个博士,导师曾提名诺贝尔奖,毕业后在试验室做了两年博士后。他非但技术水平能力超强,还花大价钱请专业人员训练自己的英语口语,又专门训练自己写公文报告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他的英语水平超过了绝大多数的英美白人。他时常嘲笑小布什那口烂英文。如果大勇是白人的话,一般在华尔街干个三五年,便能进入中层,十到十五年,就能升入高层。   大勇毫不掩饰自己往上爬的企图,他积极进取,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争取能坐到中层经理级的位置,希望有朝一日升入高层,实现自身价值。可偏偏事与愿违,他在华尔街近十年,部门几次三番将他申请升迁的材料报上去,还有部门经理的强力推荐,但他的升迁之路总被堵在公司高层之外。   最近,在一家中国国家级金融集团在纽约的招聘会上,他遇见了他的大学老同学——这家公司总部的副总。大勇应聘成功,被聘为部门经理,尽管收入只有原先的1/3。他向我辞行时说了段意味深长的话:“你看这儿的天空有多美,但你说我们能飞多高?我们是一群鹰,可是面对这层玻璃的阻挡,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却永远也别想进入这片蓝天白云。”这几年我周围有不少朋友陆续回中国,情形与大勇类似。   我在北京的表弟小伟,这些年与人合伙在江西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工厂,生产高级餐具。他在北京负责出口业务,事业蒸蒸日上,早就“五子登科”(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和儿子)了。这几年我回中国去北京,他都邀请我到他郊外的别墅小住几天,并时常向我详细打听北美的情况。   从前年开始,小伟的生意越做越大,隔三差五不是来北美,就是去欧洲出差。我在纽约时,他曾来参加过全球订货大会,在我那儿住了两天。他说,没想到纽约的街景、商店,跟70年前的电影里几乎一模一样,没什么变化。去年我搬回多伦多,正好他有大客户在这儿,邀请他来。在多伦多,他感到震撼的是,“到处是绿地,市中心有森林”。前些日子,小伟告诉我他将带领全家移民加拿大。我问他是不是喜欢外面的自然环境。他说,环境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教育。   原来有一次,小伟去温哥华出差,到一个朋友家作客。这朋友的儿子上中学初一,正在做功课。出于好奇他凑上去一瞧,电脑荧屏上长篇大论的,仔细一看,是历史课作业,题目是《如果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早死的话,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小伟的大学专业正好是历史,都觉得这问题挺难的,这初一的孩子怎么回答呢?这孩子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早死的话,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会存在……一直谈到现今,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将完全不同。   我表弟小伟看得目瞪口呆!这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必须查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才能回答。没想到那孩子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十页。哪像我们小时候学历史,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比如几几年发生了什么事,历史背景,有什么意义等等。于是,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国际创造型人才”,他决定全家移民,真是用心良苦。他周围好多和他情况类似的哥们也都申请移民了。   其实移民也好,回归也罢,只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你若是物质主义者(拜物教),绝对应当生活在当今的中国。你若是清教徒,那么北美确实是天堂。在北美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在中国可以充分享受人气。在北美可以欣赏到大自然,在中国可以享受到生活的内涵。唐师曾有一句名言:美国给人一片似乎“自由”的蓝天,中国给人一个坚实的大地。我很赞同。为什么海归?为什么移民?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实现自身价值。今天的中国人,有了选择,这是最大的进步。
回复 ... 2009-7-16 15:54
楼主玩失踪? 我去找他回来!
回复 中西雅文 2009-8-3 22:13
中国千万不要轻言超越日本 (2009-05-18 11:29:10) 老石说http://blog.sina.com.cn/shishusi 前編   改革开放31年后,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风景相对独好的中国可能在今年年底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GDP总量超越日本,直逼江河日下的美国。 日本央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第一季度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以有史以来以最快的速度恶化至记录低点,同时该国正经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有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分析:“到目前为止,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经基本上结束,中国经济可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增长速度在上升今年年底中国经济的规模会超过日本,因为我们跟日本经济的差距,大概是13%左右,中国经济8%以上增长,这点我一点不怀疑。” 我做梦都希望他说的是真的。也相信这一消息会转化为全体国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巨大动力。因为超越的是日本。 不过,由于过去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泥潭,一股轻看日本的潮流也在国内精英界迅速升温,日本也积极配合,经常炮制些“中国威胁论”之类的声音来迎合中国人这种自豪甚至自满。史称新时期超日赶美浪潮. 其实,越是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清醒,越要心中默念温家宝总理汶川大地震后在北川中学的题字:多难兴邦。 因为即使我们的GDP超越了日本,但落后依旧是全方位的。 首先我们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抛开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优势,中国的人均GDP仍只是日本的10分之一。克鲁格曼来华走穴时称中国工人的收入是美国工人的4%,而日本工人收入约是美国工人的3/4,为中国工人的20倍。   1955年,日本就进入到了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并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过渡。仅从工业结构上看,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直到今天,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整体升级才刚刚大幕拉开。由于占据世界制造产业链的上游,2003年,日本制造业总量达9111亿美元,中国为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且日本企业利润率和品牌全球影响力要远远超越中国企业。即使目前日本对外贸易遭受重创,其制造业王国的地位依旧相当牢固。 这点也在每年的财富五百强榜单中得到清晰印证。在日本企业最辉煌的1994年,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家数与美国平分秋色、并抱揽前四。尽管中国企业目前在500强的数字年年上升,但基本以大型国有垄断企业为主,很难全面真实地体现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发展水平。2007年,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 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诺奖尽管不宜盲目崇拜,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日本是常客,我们是尴尬的零记录——杨振宁先生斗胆预测了20年后中国能拿,还遭到很多人严肃的质疑。
回复 中西雅文 2009-8-3 22:22
续 社会差距更值得我们关注。鄙人到过东京多次,和日本朋友混熟了,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这里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实他们在炫耀其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比如在东京,一个普通职员干到60岁退休(由于老龄化严重,当时政府推行65岁退休的呼声很强),能每月拿到约20000元人民币退休金,日子相当殷实,连百货公司都将老年服装专柜置于商品售价昂贵的顶层。2007年,我赴日参观过多家位于东京郊区的养老院,近距离地感受了日本老人老有所依的暮年安详而温馨的生活。当时一同前往的一位国内卫生部门处级官员看后很感慨:以后老了能住进这里就知足了。 日本的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广且到位,网络层次分明、健全,各医疗机构基本都让患者感到深受关怀和尊重。最难忘的是,我在东京杏林医院参观访问时,刚好赶上一个病人出院,遇到了在国内医院从未见到的一幕:主治医生带领若干护士手捧鲜花深深鞠躬向病人送别且真诚祝福。而我们的医疗体制刚刚告别市场化的迷局,重新踏上回归公益的苦旅。此前,毫无保障的7亿中国农民多数宁可选择在家里等死也不愿到收费昂贵且态度恶劣的公立医院就医。 古时由于先天DNA限制加上生活水平低,日本人身材很矮,又爱到我边疆挑衅,便被我泱泱大国长期蔑称为“倭寇”。但今日日本国民身高、寿命等衡量国民素质的基本指标已经超过中国。有专家几年前指出,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而教育往往事关一个民族的未来。 从文化角度即国家软实力的角度,除了在中国国民心目中的国家整体形象始终未获根本改善外,当代日本国民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声誉。除了购买力雄厚外,他们普遍举止文明,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并遵纪守法。2006年,我在巴黎时由于各方面表现良好,没怎么给祖国丢人,陌生的当地人便用英文友好地问我:您是日本人?我心中相当郁闷差点脱口而出:你才是日本人呢!你们全家都是!但结合偶尔见到的类似“请勿大声喧哗”等简体中文标识,心中立即五味杂陈。 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在于产品的全球输出,更在于价值观的输出并得到广泛的认同。身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不仅发动了进军美国好莱坞的产业并购大戏,其动漫产业也始终位列全球领先阵营,在亚洲更是具有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在不久前一次针对中国孩子的调查中,他们迷恋的20个卡通偶像,其中19个来自日本,唯一MADE IN CHINA的是古老的孙悟空。 西方著名学者帕森斯曾认真做过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和秉承孝道治国、社会经济横向关系发达的中国不同,日本则将忠视为全民追随的精神圭臬,垂直关系强大,容易形成统一的目标并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共同实施,而个体公民则养成了严肃、勤俭、不懈怠、谨慎的品格。进入现代商业社会,日本更是完成了《论语》与算盘的结合,追求“士魂商才”的商业人格塑造,提出了“外圆内方”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是真正渴望超越日本的各类中国精英们镜鉴的他山之石。毕竟,我们的商业社会价值缺失、公共责任匮乏、奢靡之风盛行已不是个别现象。 写了这么多,只是为了完成一点真挚的提醒:要超越一个国家,首先需要真正读懂它,尤其是承载了我们太多复杂情感的日本。 很小的时候,我爸经常给鄙人讲他那个时代一个伟大梦想:超英赶美。全国人民很受鼓舞,都将炒菜锅拿去大炼钢铁了,结果由于违背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加上自然灾害,此宏伟的大跃进以全国饿死了几千万人凄惨收场。 那时父亲很年轻也很爱国。他理想的破灭使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一句名言: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那时的近邻日本刚刚从二战惨败的阴霾走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差不多,但这个国家没有提什么震惊世界的响亮口号,只是全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开始了经济的快速起飞,十年左右时间替中国人完成了超英赶美的目标。 我由衷地希望:今天超越日本不仅以国家的名义,更要以每个普通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名义。不仅以经济总量,更以人类共同价值和情感的名义。 这样的超越也值得我们全情付出并百折不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