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舒适家居大赛 返回首页

王博士的个人空间 http://help.n3.com.cn/?1182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电热地暖市场到底有多“暖”?

已有 361 次阅读2008-8-15 13:14

转载《中国建设报》电热地暖市场到底有多“暖”?

编者按:本报自7月23日刊出《电热地暖峰回路转又一春?》一文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并由此激发了他们对另外一个话题的关注——我国电热地暖市场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对此,本报于一周前以《电热地暖市场到底有多暖?》为题,试图通过对电热地暖行业内的专家和一线从业人员的采访,为上述读者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遗憾的是,相对于热水地暖行业相关人士对类似问题的看法比较明确,大部分电热地暖行业相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非常模糊。为防止以偏盖全,现编发本报与一位电热地暖专家的访谈内容,以期能引起更多专家和从业人员的关注,并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最终得出更加客观和全面的答案。

关于发展状况

    者:对于我国电热地暖暖行业市场的发展程度或状况,有没有一些具体数据?比如在某一地区的新建住宅中,采用了电热地暖系统的建筑占有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在新疆和东北的很多城市,据说在新建住宅中,采用了热水地暖的住宅所占比例超过70%)?

  王安生:没有。

  在我国北方地区,“在采用了地暖系统的建筑中,采用电热地暖系统的建筑占5%~10%”的说法也许并不过分。这一比例在山东省这样的特殊地区也许超过了这一比例。南方的新建住宅已经开始设计供暖设施,在这些住宅中,采用了电热地暖的建筑所占比例或许更高。

    者:如果具体的数据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电热暖的现状,能否以表示程度词语来进行概括:火热?尚欠火候?不热?其他程度?

  王安生:尚欠火候,但今年已经明显火热起来。

    者:我国电热地暖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是规模化发展阶段,或者是其他阶段?

  王安生:规模化发展阶段。这是发热电缆电热地暖同仁们努力的结果。当然,这也得益于电热地暖本身的供暖优势带动了电热地暖的发展,并逐渐消除了由于印刷油墨电热膜顶棚供暖失败的应用状况而给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用户造成的极坏影响。

  者:国内电热地暖产品企业(以电热膜为例)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哪些?如何评价他们的推广状况?

王安生:国内任何电热地暖产品(单指发热体本身)生产厂家包括发热电缆和四种类型的电热膜生产厂家的规模都还很小,行业巨头还没有形成。不少生产企业不只是单纯生产电热产品,或者生产的电热产品不只是单纯用于电热地暖。完全靠销售电热产品或地暖工程盈利的生产企业应该很少,尽管大家的毛利率也许并不低、价格战也还没有真正打响。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市场规模没有形成的原因。

关于市场环境

  者:电热地暖的市场秩序如何?

王安生:比较混乱。原因如下:

1.  国家相关部门对电热地暖没有任何指导性意见,所以电热材料厂家完全可以任意以自己的营销方式对外宣传,如夸大其词、相互诋毁等;

2.  不同生产厂家因技术含量不同,产品类型不同,生产成本不同,市场价格有差异是正常的,但是行业缺少公众认可的权威机构给予指导性意见,也缺少公众认可的著名名牌作为技术和价格参照体系,所以所有关联者对此心里没底;

3.  电地暖概念仍然混乱、产品和技术描述混乱、施工工艺混乱、发热体厂家与地暖公司分工混乱、市场价格混乱;

4.  归根结底,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地暖尤其电热地暖行业未来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认真研讨包括电热地暖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等课题。加上受早期推广印刷油墨电热膜顶棚供暖期间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沉浸在“谈膜色变”的状态中,并因此暂时静观市场发展,等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规范。

  者:如何看待电热地暖行业目前的发展环境?

王安生:政策层面,目前还有一些障碍。具体讲,以电能作为能源的供暖形式还没有被政府部门认可,所以不仅没有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一些明确的限制规定、内部控制设计和使用电采暖的规矩仍在起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开发商要求做电热地暖,否则,设计师们决不会主动设计或推荐这种供暖形式,不少设计院的负责人虽然明知电热地暖供暖形式对于某些楼盘最为合适,但很少会允许他的暖通设计师们主动设计。当然,电热膜一直没有标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没有依据,单凭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不能不让设计师们担心。

  市场层面,由于电热地暖市场还没有真正红火起来,所以竞争显得不是很激烈,至少没有水地暖市场激烈。但是随着电热地暖市场的逐渐成熟,恶性竞争的状况迟早出现。

关于发展前景

  者:如何看待电热地暖行业的发展前景?

王安生:前景是广阔的,道路是曲折的。

  电热地暖的优势是明显的:单从节能减排层面讲,电能是最清洁能源,永远不会从减排的角度被排除在供暖市场之外。而电力紧张的缓解必将为电热地暖带来福音。当我们真正与电力公司座谈后,你一定会得出实质上我们国家在供暖季节电力并不紧张的结论,事实上不少电力公司都在积极推广电采暖系统。另据了解,我们国家今后15年将投资4700亿元人民币发展核电,鼓励用电的局面也许会在几年后实现。尤其是,冬季电力紧张的情况往往出现在用电高峰的白天,夜间电力会过剩,大量电能是无法直接储存的,只能转换成其他能源形式。而电热地暖恰好可以削峰填谷,并在夜间以热能形式储存于地板上,白天慢慢释放。电力公司是乐意配合的,低谷电价在北京以及不少城市已经实行了好几年,随着电热地暖的推广,实行波谷电价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如果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广实施力度会更大。

  应该说,大面积推广电热地暖的市场已经基本成熟:随着用户认可度的增加,不少开发商已经完全接受了电热地暖供暖形式。设计院不得不配合设计,所以电热地暖已经走出了一家一户的用户群体,上万平方米乃至几十万平方米的电热地暖工程已经不在少数。因为参与者多方受益:电力公司卖出了电;开发商节约了土地和锅炉改造更换以及维修维护费用,同时避免了收费难;用户实现了供暖舒适性提高、运行成本可控(我的费用我做主)、增加了房间使用面积等等。                          本报记者  陈进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lengjia 2008-8-24 09:29
您说的对!有道理。赞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