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舒适家居大赛 返回首页

王博士的个人空间 http://help.n3.com.cn/?1182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大女儿的小论文

已有 301 次阅读2008-8-5 18:01

我心目中的日本人

008班   王珊姗

 

    走在日本的街上,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一位日本老人双手捧着一张一万日元的票子请我父亲收下,他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也没有说明缘由,就因为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当然没有收下这份莫名其妙的“厚礼”。父亲告诉我说,他肯定是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日本老兵,而他的举动无疑是想赎罪可又不愿意公开谢罪。我当时还不足十岁,只能作为“旁观者”把这件事情记下来,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也许根本就说不清是好是坏。六年的日本生活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日本人。是怎样的文化影响并造就了这个国家,我想是否可以从我的角度来谈一谈日本——这个视我们中国为祖宗的国家。

  

    中国人大都很轻视日本文化,认为古代是模仿中国,现代是模仿西洋。日本古今文化诚然是取材于中国与西洋,却经过了一番调剂,把二者融为一体,已成为它自己的东西,正如罗马文明出于希腊而自成一家的道理。所以我认为日本没有文明的发源,也没有对于文明的哲学思想,日本文化的根基就是我国的儒家思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现代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儒家典籍最初是作为日本人学习汉字的教材传入日本的,这也是儒家思想初传日本时不曾受到抵制的原因。因为直至王仁将《论语》和《千字文》携入日本之前,日本仍只有口头语言而无文字。由于日本文化发展自身的需要和日益频繁的对中、朝的交流迫使日本人需要文字符号。现在日本初中的国语教科书仍以《论语》作为汉文必修篇目,学生不仅要了解单个汉字的常用意义,还要结合《论语》的语句,了解孔子在这一特定语言环境中所赋予这些汉字的特定意义,这些意义的组合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日本人就是这样,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中国儒学,于是中国儒家文化自然渗入到了日本人的心里直到今天。文化素养高而又眷恋着传统文化的日本人大都对中国有着一种敬畏和自然的亲近感。汉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来了汉字,于是才有了它的文字与文学。平安时代紫式部所创作的小说《源氏物语》五十二卷成于十世纪,其中涉及到的儒家典籍就有《礼记》、《论语》、《诗经》、《孝经》等。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与敬畏又来自于学校教育。大凡上过中学的人都能吟唱几首《枫桥夜泊》之类的中国故事,而且子曰诗云信手拈来的人也不少见。中国的唐诗在日本被称为汉诗,以前的日本贵族若不会写汉诗是很难受到尊重的。即使是今日,能按照古诗的韵律创作出纯正中国诗词、并对中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日本人也并不难寻。

 

  儒家文化不仅对日本文化的发展,更对日本人的伦理道德观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主张做人讲的是仁、义、礼、智、信;待人接物讲的是与人为善、以礼服人;信奉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日本是一个具有诚信的国度,这一点是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得到的。父母决不会偷看孩子的日记;老师更不会从教室的后门窥视学生在做什么。日本的礼节是非常多的。日本茶道最能体现孔子所主张的了。献茶时,女主人跪在地上轻轻将茶碗转两下,把碗上的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再轻轻转两下,又将碗上的图案还给献茶人,而后将茶碗举至额前,表示还礼。这又体现了日本人独有的含蓄。中国的茶道每一步都有介绍的语言,而日本的茶道必须做到清、静,一系列动作没有一句话,但是又包含了所有的礼节。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的工具也是精挑细选,茶道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被日本人视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

      

 

“三纲五常” 日本的影响可说是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的另一典型例证。当今的日本青年仍然认同传统的夫唱妇随式的家庭模式。他们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母亲应该精心照料全家。这一点在他们传统服饰——和服上也有所体现。古代的日本贵族女性一般都身着十五六层和服,再加上背上背的枕头(称为)总共有十来斤重。所以她们只是跪在自己丈夫的身边,很少走动,女性也不允许参政,体现了与我们一样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日本古代没有三妻四妾一说,但女性出嫁后就要服侍丈夫,丈夫可以随便修自己的妻子,而女性只能服从。儒家思想一向以作为它的核心,但也有象这样很残酷的一面,这在日本的生活习俗中也体现了出来。

 

  学习孝道是学习所有德行的第一步之孔子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大多数日本人很重视血缘关系,具有赡养父母的孝心。正所谓入则孝,出则悌。此外,字好象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与日本有关的东西,据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日本古代被许多武士们当做座右铭,可见已深入日本民心。上述的所有的孔子思想已在日本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并影响着他们的所有行为。 

  

    无疑,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岛国民族所独有的劣根性。孙中山先生说:日本人有其致命弱点就是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这个评价并非一时计较考量所致,而是潜伏在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所以不但在国际交往中表露无疑,更在其习俗风尚中,也处处可见。历史学家李敖先生在谈到日本茶道——这项备受各国文化人称道的日本民间生活艺术时,说道:日本人小题大作,这茶道,女人跪在榻榻米上,忙了半天,只弄出一小口茶来。言外之意,尚不够漱口的。这种小气,也是日本国民的天性所致。

 

对普遍缺少价值观的古今日本人而言,有一种非常迅速地觉察实力的能力,而且一旦判明的所在之后,便会对的崇拜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一切,没有实力的国家和民族只配受奴役,任何人情在它面前都显得那样的渺小。不论情况如何,也不论目的如何,日本人都会唯命是从。日本人之所以看不起中国等亚洲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这些国家找不到任何可以对他造成威胁的实力。

 

明治维新以后,开放的日本很快接受并掌握了西方国家发达的科学技术。岛国民族的狭隘性心理由于本国快速发展的综合国力而逐渐膨胀,促使日本人认为自己是优等民族,应该统治全亚洲乃至整个地球。此时,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被现实的以大日本帝国为中心、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所取代,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自然得到整个日本国民的积极响应。战后的日本尽管表面上也装出了夹着尾巴做人的样子,但是其骨子里从来没有认真反省过。不少日本人并不承认自己是战败国,更没有多少人承认输给了中国,只认为没能抗衡过美国的原子弹。综观日本历届政府和大多数日本国民的所作所为,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不是来反省自己对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而是以一个原子弹受害国的身份呼吁国际反对战争,对比同样是法西斯帝国的德国在战后的表现,不难看出民族的劣根性不是可以靠外界影响而轻易改变的。

 

    当然,部分日本人对中国还是怀有伏罪恶的。残留孤儿一词,中国人知道的恐怕不多,但几年前在日本却是家喻户晓的名词。因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战后被其父母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们陆续开始踏上归国寻亲的旅程。尽管不少遗孤们对于他们亲人的表现令其失望,然而多数日本人至少还是敬佩中国人的胸怀、感激中国人抚养敌国遗孤的高尚行为。有些在中国投资的日本商人甚至明言,就是对中国有一种感恩的心情才决定到中国来投资的,所以即使经营失败也算是对中国人做了件好事。我的日本书法老师,对中国就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们老两口开的一家药店离我们家很近,当得知我是一个中国孩子的时候,对我很是亲切,并主动提出让我跟她学书法,五年多来没有收过一分钱,至今还有书信来往。为什么有些日本人会对中国有如此之情呢?除其它原因外,恐怕还要上溯到战争。当时日本天皇下令所有满十八岁的男子都要为了保家卫国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参军。他无法逃出战争的强制性来到了中国。不知他见过多少无辜老百姓的死,也不知他亲手杀死了多少的中国人。日本人总会把一切都归咎于因为那是战争,但是无论如何,手上沾有同类人的血是一种罪恶。日本人和我们一样,死了以后想升天堂,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只能下地狱,所以恐惧,所以要赎罪。而他们却从来不会公开认错,这又是日本人的一种心理。日本人的可恶也在于此,德国人能真诚地悔过,并做到了向犹太人公开道歉,这说明日耳曼是一个能够坦然面对过错的民族。而大和民族却不然,他们的心就和那国土一样细长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错误,也不能正视自己的过错。日本人很善于掩饰自己,把自己伪装得可怜兮兮。

 

    当然,在探询日本文化产生的根源和现代日本人的行为时,也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战后的日本与我国当时一样可谓一片废墟,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敬业精神振兴民族,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大家看过日本女排吗?无论是怎样具有杀伤力的扣球都会被她们顽强地接起来,应该说那就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五、六十年代外国商品冲击日本市场的时候国民一致抵外、支持国货,而不象我们只买柯达、富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他们是小国,没有丰富的资源,深知只有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超越别人,而我们中国曾经是一个泱泱大国,所以下意识里就有一种优越感,这使我们安于现状。一个中国人强于一个日本人,而十三亿中国人和两亿日本人比较呢?

   

    我是完全凭借儿时在日本的生活写下了日本人,并对其进行了以儒家文化为依据的分析。日本就是这样,吸取了我们的文化精髓和西方科技文明加上自身的努力,现在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我们已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根本不是一篇论文所能谈清楚的,只是写到现在才感觉到文化是一种很强有力的东西。它能造就一个国家,也能征服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儒家传统已经不仅在中华大地,同时也在日本及很多其它地方开花结果。可是,自始至终我都不明白,中国文化登上了国际舞台,使得他们的社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同样是中国文化,在清朝迎来了满族统治者,中原文化与蒙古大草原上的文化相互冲击,蒙古人并没有因为是汉族人的东西而排斥了中原文化,反而又有了发展。而近代,为什么阻碍我们发展的根本原因却总是它——最令我们引以为豪的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呢?

 

   (本文又名:浅谈日本人的文化心理)

    2001.6.

            

   参考书目:日本国中学《国语资料总观》P.137--吉野教育图书

   参考网站:http://www.Muzi.com                      http://www.666e.com

             千龙新闻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yoyo 2008-8-7 18:13
我不知道贵千金方龄,但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与年龄似乎没有多大区别。文章的思路很清晰,观点明确,落点又给我新的思考! 不简单!佩服!让我想起喜欢的钱海燕。 谢谢王博于我们分享!
回复 游客 2008-10-31 10:24
贵小姐的论文有理有据,一名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孩子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文章实不简单,据说她在高盛银行就职。是个人才啊!老子英雄儿好汉看来这话一点不假!
返回顶部